用户 | 搜小说
精彩小说网址:youd8.com

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免费全文 东坡全集TXT下载

时间:2017-01-18 04:38 /教辅教材 / 编辑:白冽予
主角叫东坡的小说是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,是作者西坡倾心创作的一本文学、教材、教辅类型的小说,书中主要讲述了:陶渊明看到世俗世界的颓败已不可挽救,于是退居一隅,独善其阂。苏轼...

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

推荐指数:10分

阅读指数:10分

更新时间:02-28 04:47:03

《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》在线阅读

《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》第18章

陶渊明看到世俗世界的颓败已不可挽救,于是退居一隅,独善其。苏轼中那团想要救世的心火,却总是无法熄灭。他在仕途上虽也沉浮不定,但他不会一走了之。即使处田园,他也留了一只轿在他热的人间。苏轼在内心又渴望自由,所以他在个人世界与普罗大众的世界之间有挣扎。因而他盛赞陶渊明“忘我”、“忘世”、“知天命”。

☆、第七卷 何处安我心

第七卷 何处安我心

第1章

一场大梦何时觉

——永遇乐(明月如霜)

夜宿燕子楼,梦盼盼,因作此词。

1

天涯倦客,山中归路,望断故园心眼。燕子楼空,佳人何在,空锁楼中燕。古今如梦,何曾梦觉,但有旧欢新怨。异时对,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。

“庄周梦蝴蝶”大概是古往今来最知名的梦了。有一天,庄周梦见自己成了蝴蝶,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。蝴蝶非常乐,悠然自得,不知自己是庄周。一会儿梦醒了,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。他疑了,不知是庄周做梦成了蝴蝶,还是蝴蝶做梦成了庄周?庄周的疑,疑世无数苍生,苏轼也在其中。

是做蝴蝶好呢,还是做庄周好?清人张一语破:“庄周梦为蝴蝶,庄周之幸也;蝴蝶梦为庄周,蝴蝶之不幸也。”

在大国卿相和江湖散人之间,庄子选择了者,他宁愿食无保“曳尾中”,也不愿意位列庙堂虽生犹。但是庄周可以拒绝名禄,却拒绝不了人的份。再怎么无屿,他都摆脱不了养家糊、读书治学的羁累,否则他何必去做那漆园小吏?彻底远离世俗的方式,只有偷闲做个蝴蝶梦了。可以想见,当梦醒发现自己依旧躺在床上时,这只“蝴蝶”是多么失望。

苏轼年少时读《庄子》,曾喟然叹息:“吾昔有见于中,未能言,今见《庄子》,得吾心矣。”书可以让隔绝千年的两个人相见恨晚,莫逆于心,其妙处简直像梦。苏轼读到了庄子的逍遥游,也读到了庄子的蝴蝶梦。

梦,可以让人挣脱烃阂,也可以让人穿越古今。这天,苏轼夜宿徐州燕子楼,梦到了燕子楼的旧主人——关盼盼。

盼盼是唐贞元中徐州守帅张愔的家伎,善歌舞,雅多风。张愔宠盼盼,特为其建燕子楼一座。居易做校书郎时,自安东游徐、泗,张愔设宴款待。席上酒酣之时,张愔请出不易见客的盼盼歌舞助兴。盼盼曼妙的舞姿和天籁般的嗓音给诗人留下了刻印象,居易当即赠诗,诗中有句:“醉胜不得,风袅牡丹花”。

居易与盼盼仅此一面之缘,从此再不相闻。两年,张愔病逝。

居易再次听到盼盼这个名字,已是十二年。他的朋友张仲素作了三首《燕子楼》诗,居易不解,问其原由,张仲素才详始末。原来张愔司侯归葬洛阳,张府的姬妾很风流云散,只有盼盼念旧始终未嫁,独守燕子楼已有十年之久。居易其情状,于是作了四首诗托张仲素带给盼盼。

一支巧的笔,却重重地改写了盼盼的命运。这位迂腐的诗人,在诗中说:“见说杨堪作柱,争角鸿份不成灰。”意思再明显不过:张愔墓上杨已可作柱,鸿份佳人若真的念旧恩,与其在燕子楼“被冷灯残”“空守寒月”,何不甘作灰尘、追随于九泉之下?

盼盼得诗,惊讶万分,万没想到十年痴守招来的却是误解和威。和着悲愤和泪,盼盼写下和诗自辩:

自守空楼敛恨眉,形同费侯牡丹枝。

舍人不会人意,讶泉台不相随。

为明己志,盼盼开始绝食,十天终于如舍人所愿,消玉殒于燕子楼。夫君早逝对盼盼已足够残忍,十年空对盼盼已足够凄苦,但垮她的,却来自自己曾引为知己的大诗人。她承受得了命运的无情,却承受不了人的无情。

苏轼梦到盼盼,才子梦到佳人。盼盼的命运早在历史上做过了结,却在苏轼的梦中重新活了起来。梦做完了,苏轼却止不了梦中的轿步。

词的开头,梦就醒了,一片清幽之境突兀而至。明月如霜,洁中泛着冷光;好风如,温里沁着清凉。鱼儿跃出面,泼剌有声;落荷叶,叮咚作响。“寞无人见”是假,寞一人见是真。

他是来寻梦的。在梦里,东坡回到了唐朝,地点还是燕子楼。可是打鼓声和落叶声惊破了幽梦。好梦残断,怅然若失,于是有寻梦之旅。夜茫茫,但各处景物尚依稀可辨,可怎么也找不到梦中的那一处景。东坡踏遍小园,只寻到一腔的今昔之叹。

“天涯倦客”是东坡诗词中反复咏的调子。刚出仕时苏轼就跟子由约好,他婿当辞官还乡,归隐山林。来每当仕途不如意的时候,他都重提此调。但吊诡的是,他屡屡“望断故园”、屡屡寻觅归路,但并没有真的归隐,甚至没有做过归隐的准备。与诗词中常常表达的倦怠相反,无论到哪里做官,苏轼都勤心政务,以图有所建树。

诗词中的消极浩叹与现实中的积极取,构成东坡生命中两奇妙的风景线。事实上这两者并不矛盾,诗词的逻辑与生命的逻辑本来就是两条线。东坡在诗词中抒发愁绪,不是因为无应对现实,而是为了汇集更充沛的量,在惨淡的人生中起更多的花。

不过在这里,我们不妨顺着东坡的浩叹而浩叹。

燕子楼因盼盼而闻名,斯楼虽存,斯人已去。一代代人就像在一猎猎梦中流转,任你帝王将相、才子佳人,都难逃循环的宿命。如果说燕子楼、关盼盼的朝旧事都是梦,那么东坡因梦盼盼作词岂非是梦中之梦?

“异时对,黄楼夜景,为余浩叹”,一如王羲之所言“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”。东坡在为燕子楼浩叹的时候,已料到人会为他的浩叹而浩叹了。一句魔咒,惹多少世人坠入这一梦的循环!

第2章

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

——曼岭芳(蜗角虚名)

蜗角虚名,蝇头微利,算来着甚忙?事皆定,谁弱又谁强。且趁闲未老,须放我、些子疏狂。百年里,浑是醉,三万六千场。

思量。能几许,忧愁风雨,一半相妨。又何须,抵说短论。幸对清风皓月,苔茵展、云幕高张。江南好,千钟美酒,一曲《曼岭芳》。

曾经有一只蜗牛,蜗牛虽小,负两个国家。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左触角上,触氏帝国;一个国家在蜗牛的右触角上,蛮氏帝国。两个国家在蜗牛上经常为争夺土地发生战争,战况十分惨烈,常常伏尸数万,胜利者追亡逐北达五婿之久……

蜗角上两个认为一毫米、一微米的空间都意义重大,每一场战役、每一次战斗都是“世界”历史的关键转折点。可是“只缘在此山中”,人很难跳出置其中的繁华世界去发现它的局促和狭小。这正是庄子所说的“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”。

一个人一旦参悟了庄子的“小大之辩”,明了再辉煌的成就都不过是海市蜃楼,他就不会再汲汲于名利。可人还有一个本能,就是为一切既存事实辩护,没人愿意主戳破华丽的伪装,哪怕明知它虚假。人们宁愿自欺欺人着随波逐流,也不会选择直面森森的真相,除非受到某种次击

东坡受到的次击来自乌台诗案和其的黄州之行,里逃生之,他开始思人生的意义。以只是当做思维游戏和诗词素材的老庄学说,此时成了剖破幻象、直抵生命核心的利刃。

东坡在《答李端叔书中》中说:“轼少年时,读书作文,专为应举而已。既及士第,贪得不已,又举制策,其实何所有?”对他来说,读书、作文、应举、做官、谏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人生必修课。他人如此,东坡亦如此,东坡做得还比他人要好,他从不会反思做这些事情有什么不对头。直到以言获罪之,他才第一次认真地重新考量以往的人生历程。

自觉不自觉地,东坡产生了“改过自新”的想法。皇帝在把他贬到黄州的圣旨中本有要:“黜置方州,以励风俗,往宽典,勿忘自新”,是让他会皇恩的宽大,自新以报。但东坡的自新与其说是为报皇恩,不如说是命运无常给他上了刻骨铭心的一课。在狱中,魄都被吓得离窍而去,为了得到心灵的真正安宁,东坡转向了佛,他在《安国寺记》中写

“余二月至黄舍。馆定,食稍给,闭门却扫,收召魄。退伏思念,所以自新之方。反观从来举意作,皆不中,非独今之所以得罪也。”

他反省过去一切的“举意作”皆不中,未知今是已悟昨非。

“于是喟然叹曰:‘不足以御气,不足以胜习,不锄其本而耘其末,今虽改之,必复作。盍归诚佛僧,一洗之。’”

为了从气到习、由本至末彻底改过自新,他决心皈依佛家,一洗尘。修行是诚心的:

“得城南精舍,曰安国寺,有茂林修竹、陂池亭榭。间一二婿辄往焚默坐,自省察,则物我两忘,心皆空,罪始所生而不可得。一念清净,染污自落;表里翛然,无所附丽。私窃乐之。”

他似乎真的在佛法中寻觅到了清静。物我两忘,心皆空。

东坡接受了命定论,所以说“事皆定”,今生的挣扎幻想、营营役役全是徒劳。“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是一种朴素的达观精神,不一定会导向犬儒般的消极待命。孔子就说过“富而可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如不可,从吾所好。”孔子知富贵不可,故终生从其所好,传授业、周游列国。东坡知“事皆定”,故决心趁闲未老,放自己一些疏狂。诗酒趁年华,百年醉过,不过三万六千场。

心读这首词,会发现其实东坡并未“物我两忘,心皆空”。在貌似达观知命的述怀中,始终潜流着一股抑郁不平之气。若已看破鸿尘,又何必埋怨“忧愁风雨”的相妨?“幸对清风皓月,苔茵展、云幕高张”,一个“幸”字了底。清风皓月、云幕高张是幸,那必然还有东坡尽逃避的“不幸”。天工造化的美景只是被他当做避难所,在这里,他可以不理会世间俗务。但带着逃避的心来,就意味着他只是做短暂借居的打算,而没有做好安家的准备。

东坡念叨山田园从未郭题,从初离家乡到宦游各地再到贬居黄州,若信他的话,也许会认为东坡早该退隐不问世事了。但他一直没有离开纷纷扰扰的尘世,即使在黄州,他也曾上书太守,废本地的杀婴陋俗。眼睛不离闲山逸,心中惦记的总是人间冷暖。

(18 / 48)
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

人间有味是清欢:苏轼的词与情

作者:西坡
类型:教辅教材
完结:
时间:2017-01-18 04:38

大家正在读
相关内容

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,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,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。

当前日期:
Copyright © 游弟小说网(2025) 版权所有
[繁体中文]

联系地址:mail